直到八月份,柳水镇迎来了历史上最严重的干旱时期。
这天张一凡来到书记办公室,提出要到乡下看看。陈致富笑呵呵地回答,“既然张镇想去下乡走走,我就陪你去走一圈。”
一路上,陈致富都在琢磨张一凡此行的用意,到现在他还没弄明白张一凡想干什么。
车子开到河东村的时候,张一凡就让司机小刘将车停在路边,然后他跟陈致富上了山。
“听说山那边就是永济河?”
张一凡指着山那头的一条河流问道。
陈致富点点头道:“嗯!看来张镇对通城的地理早有研究。”
永济河是通城与济州交界处的一条河流,水流量大,一年都要发几次大水。
二年前县政府为了供给城市用水,在柳水河上游兴建大坝后,柳水河就出现了断流。现在又遇上干旱,下游的柳水镇连用水都成了问题。
“如果我们将永济河的水,引到柳水河来,在两河之间开一条水渠,怎么样?”
陈致富大惊,张一凡好大的手笔,居然要在两河之间开凿一条水渠。
如果张一凡的假设成立,就能解决柳水镇缺水问题了。
只是这十几公里的水渠,资金是一个严峻的问题。
“只是这项工程巨大,没有上百万资金恐怕动不了啊。”陈致富脸有难色,柳水镇财政亏空,根本就不能指望上头拨款。
张一凡笑着道:“资金的事我去想办法,只是人力方面……”
一听张一凡早有准备,陈致富立刻爽快道:“既然张镇考虑得如此周密,我哪敢拖后腿。人力的工作由我去做。”
毕竟这事要是成了,他这个镇委书记也同样功不可没。
两人在山坡上拍板,就把事情决定了下来。
从山坡上下来,张一凡又问道:“我听说柳水镇有家煤矿,现在怎么封停了?”
说起南溪煤矿,陈致富唯有一阵苦笑,“三年前煤矿出了事,死了十几个工人,这煤矿也就彻底关闭了。”
“哦!”张一凡正若有所思。
前面的村子传来一阵吵闹与哭喊,声音越来越大,一个妇女的啼哭声特别明显。
轰隆——一声巨响,所有的声音霎时而止!
第3章 一场误会?(2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